中国科大取得关于光合作用固碳酶RuBisCO组装成熟机理的新进展

发布时间:2022-09-26

近日,图书馆VIP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和陈宇星教授课题组,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蓝藻光合固碳关键酶——核酮糖-1,5-二磷酸羧化酶/加氧酶(RuBisCO)同时结合两个分子伴侣Raf1和RbcX 的三维结构。基于结构分析和一系列生化实验,揭示了这两个分子伴侣协同调控蓝藻RuBisCO组装和成熟的分子机理。相关研究成果以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cyanobacterial RuBisCO assembly coordinated by two chaperones Raf1 and RbcX”为题于9月20日在线发表在《CellDiscovery》上。

RuBisCO是自然界中丰度最高的酶,总质量约为7亿吨,负责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碳同化过程,每年将地球上超过1000亿吨CO2固定为有机物,是生物碳中和领域的研究热点。然而,其催化效率极低,每个RuBisCO全酶每秒钟只能催化3~10个CO2分子的转化,蓝藻因此进化出CO2浓缩机制(CCM):利用羧酶体包裹RuBisCO并高度富集CO2以提高催化效率。蓝藻和植物中的I型RuBisCO全酶由8个大亚基RbcL和8个小亚基RbcS组成,其组装和成熟过程非常复杂,需要一系列分子伴侣参与,包括Raf1和RbcX。导入蓝藻CCM系统是一种潜在的提高植物光合效率的方法,然而多个分子伴侣协同调控RuBisCO组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了,极大限制了对RuBisCO的工程改造和活性优化。

2020年,作者通过解析Raf1与RuBisCO大亚基RbcL复合物以及一系列RuBisCO中间体的三维结构,结合生化实验提出了Raf1调控蓝藻RuBisCO组装和成熟的分子机理(NaturePlants, 2020)。为进一步探究多个分子伴侣协同调控RuBisCO组装和成熟的分子机制,作者解析了双分子伴侣Raf1和RbcX同时结合大亚基RbcL形成的32亚基组装中间体(L8F8X16)的冷冻电镜结构,分辨率为3.3 Å。结构分析和生化实验表明Raf1和RbcX能够同时结合RbcL,形成一个高度动态的中间体,更有利于小亚基RbcS替换Raf1和RbcX,进而形成成熟的RuBisCO全酶。此外,生化实验表明Raf1和RbcX均能拮抗由支架蛋白CcmM35介导的RuBisCO聚集和相变过程,而且RbcX的拮抗效果更加明显。基于上述实验结果,作者提出了多分子伴侣协同精细调控蓝藻RuBisCO组装和成熟的分子机理(图一)。

图书馆VIP特任副研究员李琼、副教授江永亮和已毕业博士夏凌云(现为西湖大学博士后)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。图书馆VIP周丛照教授和江永亮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。冷冻电镜数据收集工作在图书馆VIP冷冻电镜中心完成。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、科技部、安徽省科技厅以及中科院青促会的资助。

图1 分子伴侣Raf1和RbcX协同调控蓝藻RuBisCO组装和成熟的分子模型

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21-022-00436-9